天猫的入驻制度也为假货滋生提供了温床
目前天猫的卖家共分为三种,分别是旗舰店、专卖店和专营店三种。
旗舰店为商家以自有品牌或由权利人开具独占性授权入驻天猫的店铺,销售方就是品牌方或生产方,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这类店铺不会存在假货问题,当然,买到残次品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至于后两种店铺——专卖店与专营店就没那么靠谱了,因为这两类店铺只是商家持他人品牌授权文件在天猫开设的店铺,它只是被授权销售,所以也就不能排除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借正品之名销售假货。
从淘宝到天猫,电商平台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的购物之旅变得提心吊胆,虽然阿里内部不断高呼要加强打假力度,但假货问题却始终未见好转,淘宝与天猫上制假售假的情况也一直没能得到改观。

从“上天猫就够了”到“理想生活上天猫”,天猫的品牌口号变得越来越模糊,所谓的理想生活究竟是何种面貌见仁见智,但必然不会以假货天堂的形态出现。
令人费解的是,天猫的入驻门槛与成本要比淘宝高很多,为何也会染上假货呢?
究其原因,与天猫的评价体系不无关系。

在天猫上有过购物经历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天猫的买家评价环节中没有中差评选项,这对于商家而言自然是有百利而且无一害,但对消费者来说可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了。
由于用户很难在评价中找到关于商家、商品的负面评价,即使有客观的偏负面评价,也会在一堆好评中被刷沉,因此商家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将用户评价忽略掉。若长此以往,天猫商家就可以不用在乎用户评价,因为无论卖什么东西、品质如何,用户的评价都不能对其产生任何影响,这样一来,天猫商家的服务水平就会随之下降,出现真假掺卖或是专卖假货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消费者最终发现自己在天猫买到假货,维权也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一方面是维权意识匮乏,大多数人买到假货后最好的选择就是退货了;
另一方面,维权所需的鉴定资料的确麻烦,很少有人会为此来回折腾,因为维权之路实在是太过漫长。